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”专栏 |【宁波篇3】科技风到,吹出满园瓜果香
2019.05.22 09:30:309130人已看

微信图片_20190521105051.jpg

      

      波:科技风到,吹出满园瓜果香


  暮春的江南,小雨淅淅沥沥,落在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汪国武家的百果园里,桃树、枣树、柿树、蓝莓、杨梅、桑葚更显精神抖擞。正值成熟季节的樱桃,通红透亮的果子挂满枝头,正是“一树樱桃带雨红”。来百果园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,一派热闹兴旺的景象。而十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。


  汪国武家的果园,是宁波市用科技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宁波市科协在浙江省科协的引领下,帮助农户引进新品种,采用新技术,为农村培育技术人才,为群众带来科普“样本”,用科技的东风,吹熟了果子,吹绿了大地,带来了春色满园。


  送技术上门  锻造“金钥匙”


  梁弄镇横坎头村地处四明山脚,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,素有“浙东红村”之称。早在2002年,横坎头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、房屋破旧、村民收入比较低的经济薄弱村,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820万元,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12元。


  “宁波气候宜人,物产丰富,农民不缺资源,缺的是技术。如果能在科技工作者和农户间牵线搭桥,专家能把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传送给农民,让农科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,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就不是问题。”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  于是,一项服务“双农”、用科技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在宁波展开。


  一方面,不断健全农村基层科协组织围绕“哪里有需求,组织就建到哪里”,逐步建立完善科普惠农的组织网络,构建以乡镇(街道)科协为骨干,村级科普协会为纽带,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、科普惠农服务站、科普示范基地为辐射点的三级农村基层科协组织网络;另一方面,开展科技帮扶,积极开展创业基地扶持、产业结构调整、实用技术推广等各类科技帮扶活动。


  在横坎头村,长期以来,樱桃种植存在科技含量低,栽培面积少,品种搭配不合理,产量高低不平衡,经济效益相差大,受天气影响较大等问题,直接制约了当地樱桃产业的发展。2015年,在宁波、余姚、梁弄三级科协的牵头协调下,成立了首家宁波市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--宁波市樱桃专业技术协会,汪国武正是该协会的负责人。“樱桃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为农民引进新品种、采用新技术、打造新品牌、推动规模化,让更多的农户通过樱桃种植增收致富。尤其是通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,解决了农户种植的大问题。”汪国武表示。


  在宁波市樱桃专业技术协会的帮助下,横坎头村从云南、贵州、山东等地,引进了樱桃新品种,不仅提升了果木的抗病能力,而且果实产量高,果肉多,味道美。农民们纷纷采用新品种,梁弄镇发展樱桃种植5000多亩,惠及农户2000多户,年产值可达3000至5000万元。农户们给这种樱桃新品种取名“梁弄红”。如今,樱桃树成为了横坎头村农民的“摇钱树”,一年一度的梁弄樱桃节,已成为宁波重要的农业节庆活动。


  哪里有需求,哪里就有服务。汪国武从事水果种植20余年,他的果园从最初的100多株水蜜桃树慢慢扩容到现在的桑果、蓝莓、葡萄、冬枣、草莓……60多种水果,已是名副其实的“百果园”,每年能为他带来300多万元收入。而当初,在汪国武刚刚引进种植蓝莓时,碰到土壤酸碱度不适应的问题,余姚科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邀请专家前往百果园,反复商量土壤改良、喷滴灌、遮阳网等改良措施,并将土壤取点样检测,提出调整方案,精心指导种植要领,直到蓝莓种植成功。解决了“心头病”,汪国武的脸上笑开了花。


  近年来,宁波市科协组织乡土专家有机结合,搭建新技术交流联系平台,重点联系,重点服务,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20个。宁波市科协系统已有科协组织3500余家,全市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基层科协组织覆盖率达93.7%,正是这些科协组织,打通了科技支农“最后一公里”,锻造了农民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

  育创新土壤  提升致富力


  农村缺乏的是技术,技术来源于人才,科技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。“单靠外界技术支援是不够的,还需要在当地培育科技人才,打造创新的‘土壤’,提升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。”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  为此,浙江省、宁波市和余姚市三级科协组织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能人的技术潜力,一方面加大科普惠农的力度,力争培养更多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,建立农村自己的“造血”系统。


  余姚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横坎头村,除了科技骨干汪国武,种植户徐永祥在专家的指导下,也已经成为“土专家”,在他的带领下,去年20户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增收4万元。马渚镇四联果树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钧魁,十年如一日地无偿为种植大户、贫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、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,在他的带领下,周边农户种植红心猕猴桃、玉露蟠桃的面积超过1500亩。


  在发挥热心科普惠农事业的农村科技骨干的传、帮、带作用的同时,余姚市科协加大技术科普力度。“依托乡镇街道农函大教育点、科普惠农服务站的教育培训功能,余姚市科协采取集中讲课、专题培训、现场指导等形式,大力开展普网教育、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,不断加大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,仅2017年就培训2.7万余人次。到目前,全市取得初级以上农业技术人员职称的农村优秀人才200余人,其中农民高级技师3人;培育科技、科普示范户297户。”余姚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科技人员、“土专家”等开展在“田野上的课堂”,将不断提高农村科技致富能力。


  在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教育试验园,记者看到,很多学生在这里进行农业实验。这里既是农业实验室,也是农业学习课堂,更是农业实训基地,无土栽培技术、嫁接技术……很多新技术在这里试验,在这里栽培,在这里开花结果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‘产学研培赛’五位一体的实验园,学生能学到专业技能,教师可开展项目研发,新型农民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。通过教育科研、新品种推广和农业观光相结合,最终打造成为‘花园式’现代农业教育实验园。”该试验园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
  余姚市的这些工作,是在宁波市加大科普惠农力度的背景下开展的。据介绍,宁波市已连续多年实施“百场科普报告进农村文化礼堂”“科技三下乡”“科普大篷车”“流动科技馆”等富有影响力的科普宣传品牌活动,累计举办活动近千场,受众达2.7万余人。近日,宁波首部关于科普方面的法规《宁波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》正式施行,标志着宁波市科普工作迈上规范化、法治化轨道,将有助于宁波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、夯实创新土壤。


  “我们现在的水果种植和推广方式与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样了。在种植上,遇到技术问题我们可以有很多解决的路径。在销售方面,也有各层级各类技术协会的帮助,开始懂得打造规模效应,知道了品牌推广。目前,我们的‘梁弄红’,一方面通过水果品质立口碑,另一方面我们开始举办樱桃节,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影响力。如今知道‘梁弄红’的人越来越多,慕名来采摘、观光、采购的人也越来越多。”汪国武说。


  “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”,宋朝词人蒋捷的名句,给樱桃注入了无尽的愁绪,而记者目之所及,横坎头村的樱桃园却一片生机勃勃。“六月杨梅满山红”,待樱桃谢了,这里又将是杨梅飘香。



(文章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)



相关阅读: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”专栏 |【宁波篇1】探秘新时代的红帮技艺



声明:本平台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邮箱:6710265@qq.com
©版权所有(a5.cn)  备案号码:苏B2-20110049-15
徐州八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